|
總覽 > 教會 > 佈道牧養 |
|
|
|
相關標籤: 沒有相關標籤
|
單身不寂寞 殷勤事奉活得更豐盛 |
2018年12月11日18時51分
下午 |
|
今天的教會單身信徒愈來愈多,前宣道會基蔭堂牧師陳遜端在《教牧分享》發文,從《聖經》舊約與新約人物分析單身人士面對的掙扎與轉化。
|
|
相關標籤: 沒有相關標籤
相關標籤: 沒有相關標籤
|
成長有壓力?牧者籲信徒勿切斷蒙恩路 |
2018年11月13日17時52分
下午 |
|
基督徒信主後必需要長大成人,原因何在?宣道會北角堂主任蕭壽華牧師在主日證道以希伯來書5及6章詳解箇中奧秘,勸喻信徒勿切斷蒙恩路。 |
|
相關標籤: 沒有相關標籤
|
「牧師節」鼓勵信徒愛主愛教會愛牧師 |
2018年11月01日17時41分
下午 |
|
每年十月第二個主日為美國倡導設立的「牧師節」(Pastor Appreciation Day),今年在10月14日。「牧師節」的設立是為表揚牧者的辛勞以表達對其關懷。 |
|
相關標籤: 沒有相關標籤
|
神學教授解答如何明辨神的旨意 |
2018年10月25日17時01分
下午 |
|
如何明白神的旨意是許多基督徒關注,從社會議題至選校轉工尋找伴侶等。香港浸信會神學院舊約教授黃福光在學院院訊發文,信徒明白神旨意具備三向度。 |
|
相關標籤: 沒有相關標籤
|
名牧分享:自殺的人會不會下地獄 |
2018年10月18日18時46分
下午 |
|
著名改革宗神學家約翰·派博牧師曾經在「渴慕神」事工網站的《請教約翰牧師》一期廣播節目中分享「自殺和救贖」為基督徒指點迷津。 |
|
相關標籤: 沒有相關標籤
|
逾八成牧師24小時待命 研究呼籲關懷牧者需要 |
2018年10月11日17時58分
下午 |
|
研究聲稱牧師生活非常悲慘壓抑沮喪,甚至即將離開事奉崗位。史特澤指出,大多數牧師非常喜歡他們的工作但確實備感壓力,呼籲基督徒多向牧師感謝。
|
|
相關標籤: 沒有相關標籤
|
台北研經培靈會 論基督徒邁向成熟秘訣 |
2018年10月08日18時34分
下午 |
|
2018台北研經培靈會於台北基督徒南京東路禮拜堂舉行,主題為「邁向成熟」從情緒、和睦、安息三方面探討基督徒在個人、工作、家庭、教會範疇裡應對問題。 |
|
相關標籤: 沒有相關標籤
|
劉彤牧師:知上帝藍圖享得勝婚姻 |
2018年10月08日18時24分
下午 |
|
矽谷生命河靈糧堂主任牧師劉彤牧師在結婚四十週年禮拜帶領信徒重新回歸《聖經》,探索上帝對婚姻的藍圖,教導眾人營造得勝婚姻。 |
|
相關標籤: 沒有相關標籤
相關標籤: 沒有相關標籤
|
當憂鬱症來襲 聖經告訴我們如何應對? |
2018年10月03日17時39分
下午 |
|
憂鬱症目前已經成為世界第四大疾病,2020年將僅次於心腦血管病的人類第二大疾患。著名改革宗神學家約翰·派博牧師以聖經教導為基礎為信徒解惑。
|
|
相關標籤: 沒有相關標籤
相關標籤: 沒有相關標籤
|
扭轉懼怕之謎:當信上帝是無限供應者 |
2018年09月21日18時09分
下午 |
|
當人面對苦難往往期望神蹟臨到,在等待出路時會生恐懼,情商管理專家余德淳博士在本月18日主持其培靈講座時,分享到基督徒因著上帝可以不懼怕。 |
|
相關標籤: 沒有相關標籤
|
邪不能勝正 學者揭五種屬靈制勝戰術 |
2018年08月31日18時06分
下午 |
|
基督徒在信仰的路上時刻面對屬靈爭戰,中文大學教育學院鄭漢文博士在中大崇基學院禮拜堂藉著《聖經》以弗所書6章10至20節為信徒解開戰勝之道。 |
|
相關標籤: 沒有相關標籤
|
中國學生回流 尋教會夢破 |
2018年08月29日17時40分
下午 |
|
中國教育部統計2017年留學生達60.84萬人,同年回國人數達到48.09萬人。當中有不少在海外信主,但回國後卻難以適應中國生活而離開信仰。 |
|
相關標籤: 沒有相關標籤
|
中國學生回國預備足 減信仰折損 |
2018年08月29日17時37分
下午 |
|
中國海外留學生去年突破60萬大關達60.84萬人,回流者48.09萬人。為幫助中國教會了解他們在信仰上的需要,有機構發起計劃協助回國者與教會。 |
|
相關標籤: 沒有相關標籤
相關標籤: 沒有相關標籤
|
日本遺孤回國流離 東京新橋教會屬靈撫養 |
2018年08月22日18時15分
下午 |
|
日本是福音硬土但有教會開設專為接待日本遺孤,以「五人追趕百人,百人追趕萬人」的異象,從10多人租用樓房禱告開始發展至中日文化匯聚的教會。 |
|
相關標籤: 沒有相關標籤
|
瑞典女生違法助難民 惹倫理爭議 |
2018年08月20日18時38分
下午 |
|
救人一命勝七級浮屠,基督徒面對遇難者採取甚麼態度?有瑞典女生為助難民違法惹起社會爭議,宣道會北角堂陳劍雲牧師指救人行動其實是一個倫理的抉擇。 |
|
相關標籤: 沒有相關標籤
|
|
|
|
|
圖片新聞 |
 |
|
 |
|
|
|